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京口百科网 2022-12-06 450 10

司机回忆林彪:说他是军阀我不同意,很少有高干向他一样关心战士

武汉广爱医院 https://yyk.fh21.com.cn/hospital_8775/pj.html

林彪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,多年来,一直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。而在众多关于林彪的著作中,对他的描述不可谓不一致:沉默寡言,城府很深。

而在林彪身边工作过几年的司机,在其晚年,透露了更多的细节,这让林彪更加立体,也得以让人更加了解林彪这个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这个司机的名字叫方顺安,他仅在林彪身边工作了两年,虽然时间并不是太长,但这段不算长的时间足矣让他了解林彪。

从1965年到1967年,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林彪,开始在杭州、上海和苏州这三个地方养病,就是在这期间,方顺安被安排为林彪的专职司机。

林彪来到杭州养病之后,工作人员就决定为其安排一个司机。选来选去,就选中了当时汽车班的班长方顺安。

方顺安是在1956年报名参军的,原本他是打算当空军的,但是航空兵在前一天就招完了,因此后来招的都是汽车兵。而方顺安并不清楚,直到报完名,跟着大部队离开的时候,才只知道这个情况。

没办法,方顺安就只好当一名汽车兵了。虽然没能当上梦寐以求的空军,但方顺安并没有伤春悲秋,而是努力训练,无论教什么他都认真学习。后来在1963年,方顺安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。

由于方顺安平时表现不错,又是贫农出身和党员,所以林彪的工作人员在选择汽车兵的时候,就选中了方顺安。

于是在1965年的一天,上海警备区干部处的李处长,单独找到了汽车兵方顺安谈话,说要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,并说这是一个秘密任务,知道的人很少,如果有人问起他去哪里了,就说去外面工作了。

方顺安的母亲从小就教育他:“别人能干的你去干不算本事,别人不能干的,你去干,还干得很好,这才算是本事。”因此,方顺安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,当时就决心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,于是他二话没说,一口答应下来。

接受任务之后,方顺安便在李处长的指示下,当天立马动身,背着一个黄挎包,坐火车来到了杭州。下了火车之后,早已等待多多时的工作人员,便把他接到林彪的住处。这时,方顺安才知道,原来他的任务是给林彪开车。

说实话,当时方顺安有些激动,但更多的是害怕,一是因为方顺安从未见过林彪,对他来说,林彪只存在报纸上和别人的交谈中,他并不清楚林彪是个怎样的人;二是因为给一位有赫赫大名的首长开车,如果自己做不好怎么办?

但在给林彪工作的过程当中,方顺安的这些情绪都没有了。因为,在相处当中,方顺安渐渐地了解了林彪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在方顺安看来,林彪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。不论去哪里,都必须按照规划的路线来走,不能随便乱开,不然就是犯错误。再有一个,当时方顺安和保卫人员都是配枪的,每天都会有人来检查枪和子弹,不能随便乱开枪,浪费子弹。

有一次方顺安去西湖时,抓鱼心切,一时间忘了规定,掏枪来打鱼,结果就被保卫处处长谈话,问他去哪里了?为什么子弹少了?

除了原则性强之外,林彪还是个严谨、不苟言笑的人,不管是工作中,还是生活中都是如此,方顺安一年到头都听不到他三句话。

因此林彪从不与人开玩笑,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房间中踱步,给人的感觉像是要永不停歇地走下来,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。

念到一定程度之后,他会写到纸上,然后再揉揉纸条,丢到一旁,就这样一边念一边写一边揉,谁也不清楚林彪写了什么,不过肯定是很重要的东西。

当然,虽然林彪不苟言笑,但是在方顺安看来,林彪并不是一个难以接近的人,相反他是一个待人很随和的人。

之所以会这样认为,是因为林彪很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。有一次,方顺安的母亲给他寄来了一封信,由于要经过内转,才能到方顺安手里,所以他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几个月了。

方顺安的母亲在信中写道,有人要在他们的晒地上找房子,可能会影响到晒东西。方顺安看了,心情不是很好,吃饭就吃得很少,这样的异常就被林彪的秘书发现了,马上询问他有什么问题,方顺安就把缘由告诉给了他。

很久之后,方顺安才知道,当时秘书就把这事告诉给林彪了,之后林彪就让秘书他们联系到方顺安老家的领导。于是,原本那人要造的三楼高的房子,后来就只造了一间平房,也不影响方顺安家的晒东西。

除此之外,关心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。林彪几乎从不骂人,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很谦和,即便他们犯了错误,也只是就事论事批评。

不仅不骂人,林彪还关心他们的生活。那时候林彪吃饭是在小会议室里吃小灶,方顺安和其他工作人员,在一起吃大灶。有时候林彪就会来大会议室,看看大灶吃什么菜,如果吃得太简单,林彪会要求师傅下次要多做一点。

另外,虽然林彪吃的是小灶,但吃得十分简单,可谓是粗茶淡饭,通常是大馒头,再配一些白菜、豆腐,还有必不可少的黄豆。吃馒头的时候,林彪总是先把馒头皮剥去,然后切成几片,用开水泡着,就着配菜白菜一起吃。

吃黄豆的花样会多些,有时候是炒着吃,有时候是煮着吃,有时候是炸着吃。偶尔工作人员也会给林彪弄个鱼头汤吃,但不能再复杂了,再复杂一点,林彪就会批评说:“你们又在搞浪费!”

除了饮食简单,穿着上,林彪也从不讲究,很少穿军装,也不带军衔、领章和帽徽,不像一个高干。他穿衣服通常是有什么穿什么,裤子是呢子裤,皮鞋是部队发的,手表是黑色潜水表,上面有罗盘和指南针。

方顺安几乎看不到林彪买新衣服,穿来穿去就是老几样,普通人过年还要添点新的东西呢,可林彪愣是不买不换,除非衣服烂到不能穿了。

在住这一方面,林彪同样不重视,他住的都是国家安排的招待所,在杭州他住西湖宾馆,在上海他住岳阳路招待所,在苏州他住南林饭店,林彪从来没有说自己提出要更好的居住环境。

同时,林彪用的东西,也是单位配的,家具是最普通的家具,盖的被子也是和方顺安他们用的一样的那种黄被子。

而且,林彪的日常娱乐也和他的衣食住行一样,非常简单,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爱玩,平时就和妻子子女散散步,除此之外就是看书,看得最多的书就是军事和哲学方面的,看得十分认真,一边看,一边拿笔在书上划。

另外,由于饱受病痛的折磨,林彪也非常喜欢看医书,尤其是中医学方面的书籍,而且是刚学完,就按照书上交的,自己给自己写药方。

林彪不仅自己看书,他也会招呼工作人员一起学习,在林彪的带领下,方顺安空下来就看书,学习《毛主席语录》。有时候,工作人员自己还会比较,看谁学得好,不想让其他人看不起。

林彪这个时候就很高兴,会笑着夸他们做得好,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。这样的鼓励与称赞,让方顺安觉得有种自豪感。

1967年,林彪养病结束回到了北京。林彪回到北京以后,方顺安的任务就结束了,他又回到了上海。尽管今后方顺安便不再在林彪身边工作,但是他却一直都记得在林彪身边工作的点点滴滴。

两年在林彪身边工作的时间,让方顺安觉得,林彪不像个武将,更像是个文绉绉的书生,但有时候也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军人气质。后来方顺安才想明白,林彪将书生气质与军人气质,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,有种奇异的和谐感。

在林彪去世之后,有些人说林彪是个军阀,粗暴、鲁莽,方顺安听到这样的言论,都非常的不认同,他认为这些话,都是很不负责任的。

以他在林彪身边工作的两年来看,林彪不仅对部下要求严格,对自己也十分严格,怎么能说他是个鲁莽的人呢?

而且林彪虽对战士们严厉,但平时也很关心战士的生活,他这么大个干部,会亲自看他们吃的怎么样,住的怎么样,生活得好不好,这样的人是很少的,怎么也不能说他是个军阀,难道军阀会关心下属的生活?方顺安认为,这些人的说法夸张了,根本就不了解林彪。

从方顺安对林彪的回忆中,可以看出,林彪既有不苟言笑的一面,但除此之外,还有生活化的一面,他并不是像其他文章中,描述的那样,像一个不近人情的。

因此抛开任何一面去了解林彪,都是不对的,不苟言笑、关心他人、生活节俭、热爱看书,这些组合到了一起,才是林彪!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京口百科网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京口百科网 X1.0

微信扫描